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发展现状及今后对策
入世后,我国的水果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农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宗农产品,水果是最有希望参与国际竞争的农产品之一。近10余年,我国果业发展突飞猛进,成绩显赫,令世界瞩目。2003年,水果种植面积已达9436.7千公顷,水果总产7551.5万吨,分别占世界的18.0%和15.7%左右,均居世界主产国首位。然而,我国水果出口率(出口量生产量的比率)较低,还不足2%(表1);而且水果出口价格偏低,2001年每公斤平均贸易价为0.31美元,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3.3%。
表1. 2003年中国水果产量占世界比重及出口率
种类
|
产量(万吨)
|
中国占世界比重(%)
|
出口量(万吨)
|
出口率(%)
|
水果类
|
7552
|
15.7
|
148.7
|
1.96
|
苹果
|
2110
|
36.4
|
61
|
2.89
|
柑橘
|
1345
|
13.0
|
29.2
|
2.17
|
梨
|
980
|
57.0
|
30
|
3.06
|
香蕉
|
590
|
8.5
|
2
|
0.34
|
葡萄
|
518
|
8.5
|
1.3
|
0.22
|
长期以来,我国只重视果品的采前栽培、病虫害防治,却忽视采后处理,致使在采后流通过程中的损失相当严重,每年损失率为20%~25%,而欧美发达国家采后损失仅为1.7%~5.0%,与此相比差距很大。我国保鲜业的落后不仅阻碍了农业及相关产品加工业的持续发展,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由于世界各国为保护自己国家的果品市场,设置一些诸如此类产品的进口标准等做法,阻碍了我国新鲜果品及加工品出口。因此,为争取多出口创汇,迎接国外水果的挑战,提高我国水果业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根本出路是打破保鲜瓶颈,迅速提高果品质量,全面进入质量时代。
二、我国减压贮藏果品贮藏保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着现代贮藏设备的发展和技术的完善,我国传统的简易贮藏方式已不适应生产需求,已逐渐被现代贮藏技术所代替,新的保鲜技术也不断得到开发与应用。 1、 物理保鲜技术 冷藏和冷冻 是我国现代果品低温保鲜的主要方式。果品的冷藏温度范围为0℃~15℃,冷藏可以降低病源菌的发生率和果实的腐烂率,还可以减缓果品的呼吸代谢过程,从而达到阻止衰败,延长贮藏期的目的。冻藏是利用-18℃的低温,抑制微生物和酶的活性,延长果品保存期的一种贮藏方式。现代化冷藏机械的出现,使冻藏可以在快速冻结以后再进行,大大改善了冻藏果品的品质。在我国目前现代代保鲜措施当中,冷藏所占的比例最大,全国已有各种类型的冷库3万余座,机械制冷占贮藏果品的1/3左右,总容量达600余万吨, 气调冷藏保鲜 气调冷藏是在冷藏的基础上调节贮藏环境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比例,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以延长果品贮存期的一种贮藏方式。与普通冷藏相比,其贮存期延长1倍,是普通冷藏的3至4倍,使果蔬保持鲜脆性,营养成分及硬度、色泽、重量等与新采摘状态相差无几,具有极佳的贮存效果。但气调库房比普通冷库造价高,需增加价格昂贵的气调成套设备。目前,我国气调贮藏果品量仅为水果生产总量的1%,而发达国家则为70%~80%。
减压贮藏 减压贮藏通过把贮藏场所的气压降至1/10大气压(10.1325千帕)甚至更低,达到低氧和超低氧的效果,从而起到气调贮藏(CA)相同的作用。运用减压保鲜技术有以下优点:可以延长贮藏期;快速减压降温、快速降氧、快速脱除有害气体成分;可以不同品种混放,贮量可大可小;操作灵活,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出入库;延长货架期;省略气调设备,减少建库投资;降温速度快,果蔬可不预冷直接入库贮藏,节约能源。
表2、冷藏、气调、减压贮藏效果比较 (单位:天)
种类
|
冷藏
|
气调
|
减压
|
苹果
|
60~90
|
240~300
|
300
|
桃
|
45~60
|
30~45
|
90~120
|
冬枣
|
70
|
60~90
|
90
|
草莓
|
5~7
|
7~10
|
40
|
菠萝
|
9~12
|
|
30
|
香蕉
|
10~14
|
30~60
|
150
|
尽管减压贮藏与冷藏和气调贮藏相比有如此多的优点,但由于减压贮藏始终没能解决既能抗高压(1个大气压)、价格又便宜的容器问题,无法形成规模生产。因此,几十年来,这项技术的实施一直停留在实验阶段。在此方面,我国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其中在微型减压库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由国家保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制成功的微型减压保鲜设施与冷库配合使用,可使冬枣贮藏期达100天,保鲜脆果率达90%以上,居国际领先水平。2004年大连旅顺口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与国家农产品保鲜工程技术中心合作,将此技术应用在甜樱桃的贮藏上,收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入贮的甜樱桃价格由入贮前的12元/kg升至为30元/kg此项技术由中国农业大学邓西民教授等人开发成功,现已获国家专利。它是在不使用任何保鲜剂和防腐剂类化学药品的前提下,将贮藏环境的温度降至0℃以下、 果实冰点以上,并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达到延长果实保鲜期的目的。在此贮藏条件下,水果和其他一些生物活体材料贮藏100天失重(水)不超过1%。目前该技术在用冬枣、桃的保鲜上,并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冰温高湿贮藏技术 此项技术由中国农业大学邓西民教授等人开发成功,现已获国家专利。它是在不使用任何保鲜剂和防腐剂类化学药品的前提下,将贮藏环境的温度降至0℃以下、 果实冰点以上,并保持相对湿度在95%以上,达到延长果实保鲜期的目的。在此贮藏条件下,水果和其他一些生物活体材料贮藏100天失重(水)不超过1%。目前该技术在用冬枣、桃的保鲜上,并已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化学保鲜技术 化学保鲜技术主要是应用化学药剂(统称为保鲜剂)对果品进行处理保鲜,根据其使用方法不同,可分为吸附型、浸泡型、熏蒸型和涂膜型保鲜剂。保鲜剂在我国的研究与开发虽已有20年左右的历史,保鲜原理也基本上都是利用农药杀灭果蔬表面的各种病虫害及病毒以达到延缓腐烂变质的目的,因此也存在部分果蔬残留农药问题。目前,一些天然防腐剂,如壳聚糖、魔芋、植酸型物质的研究与应用为果品的保鲜提供了新的选择。
3.电子保鲜技术 随着微波技术和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在果品保鲜中的应用也有较大的发展。目前应用较多的有辐射保鲜、静电场保鲜、臭氧及负离子气体保鲜等几种保鲜技术。
4.生物技术保鲜 生物保鲜是采用微生物菌株或抗菌素类物质,通过喷洒或浸渍果品处理,以降低或防治果品腐烂损失的保鲜方法。这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具有前景的果品贮藏保鲜方法,典型的应用有生物和遗传基因控制田间是果品生产的第一车间,等。
二、目前果品贮藏保鲜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不当的田间操作、不良的生产习惯为贮藏带来隐患
田间管理是形成果品产量、质量及耐藏性的前提条件。由于受生产力水平及各地条件限制,我国果业生产标准化程度还很低,生产操作并不很规范。有的地区果农受利益驱动,在生产中滥施氮肥、在葡萄生产中喷增色剂、石榴生产中套透明的PE薄膜袋、为抢市场贪青贪早采摘等,这些对果实品质及耐贮性都产生了不良影响。最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是近年来陕西猕猴桃生产中大量使用果实膨大剂蘸果,膨大剂催大了果实却催伤了产业,陕西整个猕猴桃产业遭到致命打击。再如,2003年冬枣客商云集河北沧州,提早拉开冬枣抢收大战,致使该地区冬枣采青造成冬枣品质下降,造成冷藏冬枣大量积压,陷入了滞销、赔钱的窘境。
2.冷藏链不完整
农产品保鲜是一项系统工作,从预冷、冷藏、保温运输到进入消费市场是一个完整的冷链系统。这几年,我国在全国各地先后投资建立了一定数量的冷藏库和气调库,这些设施虽然对果蔬保鲜、流通十分有效,但我国对预冷这一果蔬保鲜的关键环节不重视。研究证明,果蔬采后经快速预冷能迅速抑制果蔬的呼吸、失水,减缓衰老和抑制病菌与生理病害的发生,并可延长贮藏期限,降低贮运风险。很多发达国家在贮运果蔬时,一般都会采取预冷处理,日本90%以上的蔬菜都经过预冷处理。而在我国,预冷技术使用率仅为5%。而且,我国大部分果品还不能使用冷源车运输,实现冷源车运输的只占果品贮藏量的10%左右,未能实现正常的冷链运输和贮藏。
3.果品贮运规模有限,设施落后,利用率低。
我国果品机械保鲜业起步较晚,发展虽快,但未形成规模化水平。发达国家水果采后都能得到及时贮藏,并且70%~80%为气调贮藏,而我国果品的贮藏能力仅为总产量的20%,并且多为简易贮藏,冷藏、气调贮藏仅占贮藏能力的7%,气调贮藏远远低于总产量的1%,气调贮藏仅200余万吨, 由于技术和效益等方面的原因,气调库的利用率不高。
4.保鲜剂造成污染,保鲜果品安全性下降。
为了提高贮藏效果,喷药、采后药溶或药薰是生产上常用的辅助措施,但防腐保鲜剂对果品安全性的负面影响往往被忽略。例如贮藏葡萄使用的各种品牌保鲜剂多为硫制品、猕猴桃上所用的高锰酸钾等,不但降低了果品食用的安全性,而且对贮藏环境乃至自然环境带来不良影响。
5.科研与生产严重脱节,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保鲜技术研究起步较晚,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加之管理和经费等方面原因,使得研究工作与市场脱节,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对果品的采后生理规律不能深入系统研究,因此限制了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例如,甘肃农科院多年来在包括早酥梨、白兰瓜等特色果蔬在内的农产品保鲜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其纳米果蜡保鲜技术还填补了国内空白,被列入科技部、农业部农业科研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影响,这些技术成果要么“养在深闺无人知”,要么“墙里开花墙外香”,得不到及时推广。
三、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的发展趋势
1.果品保鲜技术正向着综合控制的方向发展,其中包括物理控制、化学控制、农业控制和生物技术控制。
标准化、自动化和配套化以及有机(绿色)果品贮运保鲜技术正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特征和发展趋势。在新型物理保鲜技术的研究方面,正进行辐照及静电保鲜、空气压力控制保鲜、温湿度和气体特殊控制保鲜、热激处理保鲜技术及设施的研究与开发;在新型材料保鲜研究方面,进行了多功能聚烯烃基保鲜膜保鲜多功能涂被保鲜剂及保鲜技术、环保型生理保鲜剂和新型代谢抑制剂(1-MCP)及保鲜技术与设备的研究与开发;在生物保鲜技术的研究方面,微生物拮抗保鲜菌、天然提取物质、防生保鲜剂、基因工程技术保鲜的研究与开发。
2.果品采后生理、病害及病生理以及质量控制研究方面得到重视。
3.贮运保鲜设备现代化。
近几年来,我国引进了一批先进的贮运保鲜设备,包括分级包装生产线。真空预冷机,冷藏车船、冷柜、冷库和气调库等,对促进我国果蔬贮运保鲜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引进先进设备的同时,深圳、上海等地生产的真空预冷机,广东东莞等地生产的冷库自动监控系统等技术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4.果品保鲜的投入加大,果品保鲜将实行产业化运作。
入世以后,我国果蔬市场受冲击最大,加快保鲜产业投入,形成产业规模,使其有充足的实力面对国际竞争,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各级政府都很重视果蔬保鲜产业。在"十五"规划中,特别强调了发展农产品储运保鲜产业的重要性。按农业部规划,到2010年,我国农产品产后处理率要达到产时的45%~55%,果蔬保鲜业将成为现代化农业发展中最有潜力的产业之一。
四.我国果品贮藏保鲜业的发展对策
现代果品保鲜业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理论基础上的多学科和多产业协同的系统工程。仅靠引进国外先进的贮运保鲜设备,是难以取得满意结果的。我们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不能仅仅体现在引进国外的先进设备和保鲜药物,还要学习他们的采前采后技术以及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化经营理念;既要发挥我国果业的优势,更要正视不足之处的差距,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积极采取对策,才能从根本上提高我国果品贮运保鲜的水平和果品的质量和档次。
1.尽快完善果品生产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操作规程,实现贮藏果品的专业化栽培。
果品的贮藏保鲜是一项系统工程,采前推行无公害栽培标准化生产,生产优质、病虫害少、耐贮藏并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果蔬产品。果品采后在保鲜加工厂的清洗、分级、包装、预冷、冷藏与冷链流通的各环节实施HACCP食品安全质量监控体系。当务之急尽快建立与实施一套“从田头到餐桌”全程控制的标准体系。
2.注重果品采后的商品化处理工作。
果品的采后商品化处理工作一直是我国果品贮运加工的薄弱环节,这不仅影响产品的增值和市场竞争力,也影响果品的贮藏加工品质,制约着贮藏加工业的发展。果品的商品化处理要根据果品的自身特点和上市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采取商品化处理程序,提高果品的贮藏和上市质量,达到最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3.加快名优特水果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冬枣、荔枝、龙眼、板栗等是我国的优势水果品种,在国际果品市场竞争中具有较大的潜力。因此,要加大这方面的科研资金投入力度,开发出特有且先进的贮藏保鲜模式,提高其产品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4.重视实施绿色保鲜战略。
为保证果品食用安全,加快实施绿色保鲜工程。应加大绿色保鲜剂、制冷剂的研制与推广力度。除此之外,提高果品塑料周转箱的使用寿命、增进果品保鲜塑料膜的降解性,淘汰聚苯泡沫板箱等,也是实施绿色保鲜战略的重要内容。
5.果品机械保鲜业急需“突围”,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果品流通冷藏链。
为了尽快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加果蔬的附加值,有关专家建议,近期重点加速发展果蔬气调保鲜库;对现有果蔬保鲜机械加大改造力度,推广新技术应用,加强研究各种保鲜技术相结合的适用技术,发挥最佳效益;加强发展果蔬保鲜预冷处理;增加科技开发投入,组织各行业联合攻关,研究开发果蔬预冷机械国产化生产,发展冷藏运输机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果品流通综合技术路线,完善果蔬产、贮、销的冷藏链。在有条件的地区,可率先实行产地微型节能冷库贮藏保鲜与冷链流通相结合的 措施。
6.加强采后贮藏领域的国际协作和交流,重视果品采后技术的研究,完善科研推广体制。
果品的贮藏保鲜技术实用性和时效性很强,新技术新工艺不断出现,需要不断的深入探索,由于国外果品贮藏保鲜研究起步早,一些果品贮藏设施和技术已经十分成熟,为了加快我国果品贮藏事业的发展,尽快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密切国内外的技术交流和协作,在重点领域进行技术引进、消化和联合协同攻关。同时,还需及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完善的推广体系将生产实践中的信息反馈回来,指导科研工作的深化。 总之,果品贮藏保鲜业即是促进生产、搞好产后加工的桥梁,又是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果品出口的重要措施一。同时,它还可以带动包装业、销售业、冷运设备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大发展,前途不可限量。因此,大力发展果品保鲜业将是提升我国果业经济新增长点的重要发展战略。
|